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華人社會與文化
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 
授課教師
蔡宜妮 
課號
PTCSL7208 
課程識別碼
146 M015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綜505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開放中文所、語言所學生修習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2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PTCSL7208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華人社會與文化為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開設的文化類課程。本課程以每週一個主題的方式,綱領式引導閱讀討論華人文化的相關論述,並試圖從日常生活思考華人文化的多元面向。本課程先從基本文化面向切入,涵蓋華人的宗教觀、家庭觀、臉面觀、世界華人等。課程後半部內容中則將著重閱讀由日常語言、語用行為看華人文化的相關學術研究論文。 

課程目標
1. 帶領學生討論華人社會與文化相關概念
2. 培養學生對華人社會與文化議題多元思考的能力
3. 提升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觀察力 
課程要求
1.不遲到早退,若無法上課需事先請假
2.準時繳交作業
3.確實閱讀課堂講義與讀物
4.積極參與課堂討論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教師自編講義 
參考書目
1. 文崇一、蕭新煌主編(2010)。《中國人:觀念與行為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2. 王賡武(2016)。《天下華人》。廣州:廣州人民出版社。
3. 申小龍(2008)。《漢語與中國文化》。上海:復旦大學。
4. 李亦園(2010)。《文化與修養》。台北:Airiti Press。
5. 李亦園(2010)。《信仰與文化》。台北:Airiti Press。
6. 李亦園、楊國樞(1990)。《中國人的性格》。台北:桂冠圖書公司。
7. 李維·史陀,克勞德著,廖惠瑛譯。《我們都是食人族》。臺北:行人文化實驗室。
8. 明恩溥著,劉文飛、劉曉暘譯(2010)。《中國人的氣質》。上海:文匯出版社。【Smith, Aurthur Henderson (1894). Chinese Characteristics. New York.】
9. 林語堂(2005)。《吾國與吾民》。台北:遠景出版社。
10. 馬凌諾斯基(著),費孝通(譯)。(1967)。《文化論》。台北:台灣商務。
11. 畢繼萬(2009)。《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》。北京:北京語言大學。
12. 許倬雲(2017)。《中國人的精神生活》。台北:聯經。
13. 許琅光著,徐德隆譯(2001)。《中國人與美國人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14. 陳原(2001)。《語言與社會生活》。台北 : 台灣商務書局。
15. 勞思光(1998)。《中國文化要義新編》。香港:中文大學出版社。
16. 焦大衛(著),丁仁傑(譯)(2012)。《神·鬼·祖先: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》。臺北:聯經出版社。
17. 黃苕冠。(2011)。《華人社會與文化講義》。台北:新學林。
18. 翟學偉(2011)。《中國人的臉面觀:形式主義的心理動因與社會表徵》。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。
19. 錢穆(1979)。《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社。
20. Blum-Kulka, S., House, J., & Kasper, G. (Eds.). (1988). Cross-cultural pragmatics: requests and apologies. Norwood, NJ: Ablex.
21. Kramsch, C. (1993).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22. Moran, P. R. (2001). Teaching culture: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. Boston: Heinle & Heinle.
23. Young, L. W. L. (1994). Crosstalk and culture in Sino-American communication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24. Pan, Y. (2000). Politeness in Chinese face-to-face interaction. Stamford, CT: Ablex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小組導讀 
10% 
 
2. 
期中作業 
25% 
 
3. 
課堂出席與參與 
10% 
 
4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5. 
線上輔導 
15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3/6  課程簡介、何謂文化? 
第2週
3/13  文化教學概論 
第3週
3/20  華人的深層文化結構與宗教、生命觀 
第4週
3/27  華人的家庭與家庭觀 
第5週
4/3  清明節補假 
第6週
4/10  華人臉面觀 
第7週
4/17  華人社會化歷程 
第8週
4/24  語用與文化(一):華人語用行為與文化 
第9週
5/1  期中作業準備 
第10週
5/8  語用與文化(二):稱讚回應與電話開場 
第11週
5/15  語用與文化(三):禮貌研究與華人臉面觀 
第12週
5/29  語用與文化(四):華人禮貌策略 
第13週
5/29  語用與文化(五):送禮與收禮語言行為 
第14週
6/5  期末報告準備 
第15週
6/12  華人移民與世界華人 
第16週
6/19  期末口頭報告